近年来,中国足球在青训体系建设上持续发力,越来越多的年轻球员通过系统的培养走上职业赛场,并展现出令人瞩目的潜力,从校园足球到职业俱乐部梯队,青训体系的完善不仅为中国足球注入了新鲜血液,也为未来的国际竞争奠定了坚实基础。
青训体系改革初见成效
过去十年,中国足球的青训体系经历了从松散到系统化的转变,中国足协推行的“青少年足球发展计划”逐步落地,各地职业俱乐部纷纷建立完善的青训梯队,并与校园足球、社会足球机构展开深度合作,山东泰山、上海海港等中超俱乐部在青训投入上不遗余力,不仅引进国际先进的训练理念,还通过YY易游体育平台“精英梯队+校园足球”双轨模式扩大选材范围。

2023赛季,中超、中甲联赛中,U23球员的出场时间大幅提升,多名20岁以下的球员甚至成为球队主力,广州队的凌杰、山东泰山的阿卜杜肉苏力等年轻球员在联赛中表现亮眼,展现了青训体系培养的成果。
校园足球与职业青训深度融合
校园足球作为青训体系的重要补充,近年来发展迅速,教育部联合中国足协推出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计划已覆盖数万所学校,每年举办的校园足球联赛为职业梯队输送了大量人才,成都足协与当地中小学合作建立的“一条龙”培养模式,让有潜力的学生球员在完成学业的同时接受专业训练,避免了过去“体教分离”的弊端。
社会足球青训机构也在填补传统体系的空白,像“恒大足校”“鲁能足校”等专业足球学校,通过科学的选拔机制和系统的训练课程,培养出了一批批优秀球员,2023年U20亚洲杯上,中国队的主力阵容中就有多名来自社会青训机构的球员,他们的技术和战术素养得到了外界认可。
国际经验助力本土青训升级
为了提高青训质量,中国足球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多家俱乐部与欧洲、日韩的青训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引入外籍教练团队,并派遣年轻球员赴海外集训,浙江队与西班牙俱乐部合作建立的青训基地,采用欧洲先进的训练体系,帮助年轻球员更快适应高水平比赛节奏。

归化球员政策也为青训体系提供了新的思路,虽然归化球员并非长久之计,但他们的职业素养和比赛经验对本土年轻球员的成长起到了带动作用,北京国安的侯永永、广州队的蒋光太等归化球员在队内扮演了“传帮带”的角色,帮助年轻队友提升技战术能力。
挑战与未来展望
尽管青训体系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基层教练员的数量和质量仍需提升,许多地区的青训教练缺乏系统的培训,影响了球员的早期发展,青少年比赛体系尚不完善,低年龄段球员缺乏高质量的比赛锻炼机会,家长对子女从事职业足球的顾虑依然存在,社会对足球运动员的职业认可度有待提高。
中国足球青训体系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发力:
- 扩大选材范围:进一步推动校园足球普及,让更多孩子接触足球,发掘潜在人才。
- 提升教练水平:加强基层教练培训,引进国际先进教学方法。
- 完善竞赛体系:建立从U8到U23的完整联赛体系,确保年轻球员有足够的比赛经验。
- 加强国际交流:继续与足球强国合作,学习先进的青训理念和管理模式。
青训体系是中国足球崛起的根基,只有坚持长期投入和科学培养,才能实现质的飞跃,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球员在职业赛场崭露头角,证明了青训改革的正确性,随着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中国足球有望培养出更多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球员,为国家队的崛起提供坚实支撑。